课堂上的有效“凝视与巡视”

来源:发布时间:2021-09-28阅读量:84

听一位中年教师的课,板书时他一直面对黑板背对学生,有学生板演时,他则盯着板演学生的一举一动,提问学生发言时,目光同样只是聚焦在这个学生身上,他的注意力好像始终只在那狭小的范围。当学生埋头做练习时,他会在过道上来回走动,但并不是在观察具体的学情。

如果是一位教学新手,这样的举动尚可理解,可能因为所教的内容还不太熟悉,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以及如何组织教学语言与板书上,一旦学生自主学习时,便立马想放松一下自己。但已有10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什么还不会“凝视”与“巡视”呢?

教师上课的目标是什么?是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达成学习目标,即使不能一次性达成,也要争取分批达成;即使这一节课有学生没有达成,也要争取在后面的学习中达成。所以,教师上课不是一个一个的“接待”,而是对全班学生的“款待”。因此,教师课堂上的关注力应该呈发散性的网络状,尽可能覆盖到全体学生;教师课堂上的注意力应该呈持久性的跟踪状,尽可能发现哪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

教师的关注力与注意力主要是通过目光的凝视与巡视体现出来的。听过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节公开课,除了她的教学语言生动且充满激情,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微笑与眼神,始终洋溢着暖暖的温度、保持着交流的广度。有时,哪怕学生一个小小的表情,她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并作为教学资源去巧妙地运用。同样,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在课堂上也始终保持微笑,他经常会身体前倾,只为距离发言的学生更近一点,而且眼睛不断观照课堂上的其他学生。

可见,优秀教师在课堂上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他们会时刻留意学生的话语和神情,他们既会聚精会神地凝视当下发言的学生,也擅长观察其他学生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在倾听,是否有疑问,是否想表达?

同样是巡视,有的教师会俯身指导做错题或有困难的学生;有的教师还会带着红笔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的思维空间,即时评价与点拨;有的教师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学情,实施课堂上的“二次备课”,思考新的教学切入点。

一次,听初中数学课,教师利用巡视过程当场批阅学生练习,后面还没有被批阅到的学生急忙“撒娇”地跑到教师身边。看到这幅温馨的课堂学习画面,几位听课教师不由得会心一笑。上课教师还用手机随手拍了典型的好解法与典型的错题,迅速投到大屏幕,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全被吸引过去。这样的巡视才有价值!

课堂上的凝视与巡视,就是为了关注更多的学生。提问和板书只能是少数人参与,但目光却可以顾及与鼓励所有人。所以,好的教学需要有效的凝视与巡视。

课堂上的凝视与巡视,可能每个教师的做法都不一样。但是否观照全体学生或尽可能多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因为,不善用“凝视与巡视”技巧的教师,会让许多学生感到自己在课堂上受到忽视。一旦“受忽视感”形成,他们就会“身在曹营心在汉”,随时都有逃离学习的可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不应该是教材内容,而应该是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他还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育的首条金科玉律”。所以,教师上课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是重在学科知识上,而是应该从“凝视与巡视”做起,关注更多学生课堂上的精神世界,把更多精力放在与学生的互动上,对学生的帮助上。

(作者系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区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