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需要“一专多能型”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05-05阅读量:1143

    近年来,关于大学学术与教学“两张皮”的争议颇多。不但普通本科高校(尤其是名校)莫衷一是,以培养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亦复如此。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既要有适当的理论教育,更要有校企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此外,教师还要通过高水平的应用型研究和一定的发明创造等创新性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并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转变。

    事实上,在高职院校内部,学术研究与教学也明显存在强弱分野、泾渭分明的现象。学术当阳称尊,成为教师名利双收的直接载体,教学则逐步边缘化。

    将两者对立起来本身就陷入认识误区,而受害最深者则是广大莘莘学子。学术研究与教学本来就是一体两面,既不应该也不可能针尖对麦芒。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何教师都必须进行形式多样的学术研究。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博耶认为,学术可分为四类: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每个大学教师都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学术研究。当然,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所偏重,甚至“有所为,有所不为”。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学的学术”与“应用的学术”有机结合,并将两者融为一体,巧妙地渗透于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直接或间接让学生受益。

    一流的高职院校、一流的职业教育专业必须首先有一流的教学,一流教学的本身就蕴藏着深厚的学术思想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舍此,不过是人云亦云,既不知“是什么”,更不知“为什么”。如此“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这样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家,最多是止步于“舌耕”的教书匠,其区别只在于教龄长短而已。他们容易成为知识的“传声筒”和“摄影师”,而非点燃学生思想火花、创新激情的“太阳”。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的学术”与“应用的学术”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后者着重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应用的学术”还是一种重要的,更具显示度的学术形态。一旦水平低下,那么,再好的理论都无法变成高质量的产品,亦无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任何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想迈上卓越、成为学生景仰的名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的学术”和“应用的学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本课程体系所涉主要内容的发展轨迹和科学前沿,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心理状况,采用最优、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少数个性较强、特点鲜明的学生,更要因材施教、扬其所长。须知,随着立体传媒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远,“秀才不出门,熟知天下事”,学生获得一般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储备日益厚实,传统教育中的“一桶水”理论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渴求。在这种“新常态”下,教师只有更多付出、更加深入地开展探索式、研究型教学,才能奉献高质量的教学。“名师出高徒”,学养贫乏、教学手段单一、方法僵化的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钦佩难乎其难,他们又如何有能力培养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所以,按照博耶的学术分类,高职院校既要确保“教学的学术”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也需要高度重视“应用的学术”,高水平教师应成为将二者无缝对接、有机融合,集理论探索与专业实践于一身的“一专多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