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到市场,“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04-19阅读量:1084

    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体,高职教育越来越被看重和依赖。它既可以作为从技术到市场“最后一公里”的连接体,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又可以作为技术的承接体。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技术市场化发展要求的增强,高职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大的使命和责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得技术与产业的“连接”和“承接”变为可能,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依存度”明显增强。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布局与新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带来的高新技术增长动力不足,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足及创新活力不强,产业集群结构与主导产业集群内骨干企业缺失,技术应用型人才不足等现实问题,亟须通过技术市场化,扩大技术转化力度和技术应用承接度,提升区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

    作为园区高职院校,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与企业合作,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企业的迫切需求,翠亨分院、共建企业冠名学院和产学研服务中心广受欢迎。因此,强化高职院校的“在地整合”功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聚合技术转化基本要素,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产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

    政产学研金联动,促进高职教育功能在地发挥

    后示范时代,创新发展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持续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中,高职教育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只有充分体现和驾驭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教育性,以特色换空间,以规律促发展,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才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与条件。在聚合政产学研金多方资源方面,高职院校既有普通高校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也是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功能“在地发挥”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技术转移理念滞后、融合发展机制不全、协同平台缺失、引导支持力度不足,其关键在于产学研平台建设远离产业发展一线、缺乏一线企业和基层政府支持、无法有效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转化。要突破传统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不足,在产业集群区域率先建立产学研合作专业机构,对涉及产学研合作的快速回应机制、融合发展理论、合作创新技术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刻不容缓。

    中山火炬职院长期实践的启示是,高职院校在聚合多方资源、促进技术市场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第一,高职院校具有“在地优势”,有利于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充分聚合资源、促进技术市场化。我国高职院校超过半数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且多为当地最高学府,成为区域产学研资源聚集的天然载体。

    第二,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技术转化为产品化商品的有力保障。科学转化为生产力需要经历科学向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向应用技术、应用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复杂过程。当前,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承载着科学与工程技术开发的主要责任,但是应用技术转化及技术应用环节主体缺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转化过程,常常由于主体缺位造成技术转化人才短缺,技术转化呈碎片化,使大量研究成果停留在中试环节,无法转化。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供给,解决了技术转换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第三,高职院校的“包容性”为资源聚集提供了可能。这种“包容性”是由高职教育“双重属性”决定的,既注重教育教学,又聚焦于技术变革带来的职业结构变化;既体现高职院校与当地产业共生共荣,又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相对开放;既注重学科专业知识,又强调应用技术的掌握。因此,师生服务社会的意识相对较强,使得高职院校在资源聚合、人才聚集等方面,具有侧重实用的特性,有利于技术市场化的实现。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职院校转型升级

    在当前我国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缺位的情况下,高职专科院校是引领职业教育产学研深入发展、搭建政产学研金平台的最合适主体,其在实现技术市场化、技术产品化、技术成果商品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经历高职示范校建设、骨干校建设之后,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种种优势,恰恰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谋求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

    政产学研金平台的建设,正是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优势,通过聚合政府政策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研究机构技术研发优势、金融资本运作等技术市场化的必备要素,实现“政策环境—产业发展需求—技术研发—人才支持—资本运作”的系统创新,从而大大提高技术转化能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以灵活有效的制度设计,实现政府、产业、学校、研究机构、金融平台联手创新,将成为推动学校提升综合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高职教育升级发展探寻一条有效路径。中山火炬职院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建立政产学研金平台,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学校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使学校成为园区乃至中山市应用技术攻关“桥头堡”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

    政产学研金协同平台以“政府主导、专家运营、面向市场”的“公益+服务”机制,实现应用技术连接企业、高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政府行为助推企业、金融孵化,同时通过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与技术升级信息,推进人才培养对接产业、专业教育融于岗位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升级。

    中山火炬职院在实践中清晰地悟出这一道理,在园区中与企业共建企业冠名学院,同时设立产学研服务中心,开始将高职教育的“气根”扎进企业,融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聚合技术资源为一体,支撑政产学研金平台落地生根。在此过程中,一是提升了聚集高端技术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能力,深化了院园融合办学模式;二是全面提升了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走出一条既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又促进自身发展的高职教育创新之路。